来自:漕河泾中心

漕河泾街道打造365天“快乐之家”

2013年10月10日

2012年6月18日 03:59

 

  东方网6月18日消息:据《劳动报》报道,步行15分钟,看场轻松幽默的电影,还能在图书馆安静地读会儿书,这些“文化大餐”,漕河泾街道的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享受。在这里,社区文化是民生,成为连缀千家万户的和谐纽带。在这里,有一个365天敞开大门的“快乐之家”。

  投入近千万改造文化中心

  10万人口、3万户家庭、外来人口占1/3。面对现状,漕河泾街道先做一道“文化数学题”。

  走进位于康健路上的漕河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,悠扬的琴声、孩子的笑声、婉转的歌声……每个楼层里,都能看到欢声笑语的居民。从设施来看,或许很多人并不知道这是一栋有着近30年历史的老楼,设施设备都已步入“老年”。于是,一场设施改造工程开始了。

  漕河泾街道从经费里做文章,投入近千万元,历时半年,对大楼进行全面改造和装修,加固了房屋结果、增设了消防监控设施、加装了观光电梯,更新了文化设施。同时,办公场所也挪了地方,就为增加更多的实用面积。

  一道“加法”之后,现在文化中心大楼建筑面积已经达到了3140平方米。漕河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副主任李金来介绍,改造后已拥有影剧场、东方信息苑、专业和普通教师、排练厅、科技活动室、文化艺术展示厅、露天运动场等10多类社区公益性文化设施。

  业余艺术团已有180个

  伴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、现代化的进程,社区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层单位在我国出现了。社区是社会的细胞,居民对文化的需求是多方面的。除了社区文化中心的常规课程,越来越多的文艺团队也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。

  优美的旋律轻盈的舞姿,灵活的步伐迷人的笑容,是一群黎族姑娘在表演《竹竿舞》。翩翩起舞的黎族阿妹,是漕河泾街道舞蹈队的成员。“团里有20多人,最小的50多岁,最大的70岁了。”舞蹈队队长冯月瑛告诉记者,就是这样一支老年舞蹈队编排演出了10多个舞蹈,有民族舞、朝鲜舞,还有现代舞。曾经在世博会期间,一天演三场、连续演出了3天。在漕河泾街道,隶属于文化中心的业余文艺团队有11个;到了居委会,这个数字增加到180个。

  找到对胃口的“文化大餐”

  “文化享受其实是一种非常迫切的民生需求。”漕河泾街道办事处主任白波说道,“我们也要根据不同的年龄、层次来了解居民,否则很难找到对胃口的‘文化大餐’。”

  目前,经过一段时间建设,漕河泾街道已加强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规范化、标准化建设,发挥文化中心配送、文化阵地辐射和居委文化活动室一居一特的功能,让居民群众广泛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。今年,漕河泾街道还建立社区文化建设联席会议,吸纳驻区单位、文化名人参与,共谋共商社区文化发展繁荣。同时,深化“我们的节日”主题活动,结合春节、中秋、重阳等传统节日,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。

  其实,漕河泾街道只是上海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上海坚持均等化原则,依托现有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开展活动,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覆盖的区域和人群,使城市文化发展成果能最大限度地惠及普通百姓,已实现对不同行业、不同年龄、不同文化水准、不同居住区域的基本覆盖,得到各方的欢迎和好评。